• 回到顶部
  • 025-58312163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大数据分析在医院内部审计的应用与成效

首页    新闻公告    协会动态    大数据分析在医院内部审计的应用与成效
2024年4月22日 10:23
浏览量:0
收藏


一、医院构建大数据

质量安全平台面临的难题
















很多综合性的公立医院,业务开展得比较全面,使用多个应用系统,各系统中数据相对孤立,标准也不统一,很难形成完整的中心数据库;不同厂商的软件系统,架构不同,数据存储在自己的数据库里,单一来源的数据,很多时候只能用于单一业务,数据无法互通,对于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建设带来很大挑战。






二、医院大数据

质量安全平台的基本架构
















(一)统一规划,实现医疗数据标准化

主要是将医院医疗、护理、药品、耗材、检验检查、手术等业务数据表的表名、字段名和字段类型进行统一标准化,解决数据采集、清洗、归集等问题,统一存储到一个数据库中,便于数据多维度、多角度分析。


(二)精准定位,创建智能化分析模型

根据医院内审工作需要进行逻辑分析,将相应规则条件预设到系统中,通过进行业务数据分析,及时总结优化数据分析方法,“一键式”审查定位,形成智能化分析模型,固化到分析平台。


(三)融合模块,建立可视化数据分析平台

平台根据需求,建立和管理数据分析模型,对医院政策落实情况、收费标准执行情况、经营指标变化情况、医院内部管理是否规范等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关注药品,分类汇总。将多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将药品结构性分析与系统相结合,可轻松提取数据,延伸思路。这样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确保了结果的专业、准确。






三、医院大数据

质量与安全平台的应用成效
















本文以某医院为例,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该医院存在的典型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用耗材引进不合规、价格偏高

关于医用耗材采购,医院有明确的入院程序,基本流程是科室先提出新增医用耗材申请,经医务处、国资处等相关部门同意后,组织耗材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整个流程采取OA系统线上审批的方式进行。对审批通过的耗材,由国资处进行市场调研、对材料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组织议价、签订购置协议,该材料算是正式入院。

1.  大数据分析思路。(1)外部调查。关注医用耗材供应商的法人、总经理、股东或监事等人员,是否与医院职工有关系。(2)内部关联。从SPD(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医疗SPD供应链管理)系统抽取材料供应商基本信息、供应商注册登记、材料入库信息;从人力资源系统中抽取医院职工和家庭成员信息;从OA系统中抽取工作流审批信息进行关联。(3)数据整合。对抽取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明确数据表之间的关系以及字段,筛查出部分存在问题的数据。(4)资料核实。提供相关供应商入院时的新进材料申请表、专家耗材组会议记录、议价材料、购置协议等相关材料。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某乙方公司刚成立不久,即由供货商本人提出医用材料申请,由某外科及相关部门同意引入;提出申请后,在未通过耗材专家组论证及医院办公会同意(OA系统中没有审批数据)的情况下,仅依据国资处负责人、分管院长签字后就组织了议价采购。

2.落实问题。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获取当时同种产品、各种规格型号的采购价,经过对比发现,某类耗材的采购价格高出市场价3%以上,其中2种材料高出15%以上,有1种材料居然高出26%。通过测算,医院多支付60多万元。


(二)医用耗材多收费、以次充好

医用耗材的使用主要涉及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和SPD两个系统。医用耗材SPD供应链系统,主要服务于医院或SPD第三方服务商,对医用耗材实行从准入、科室申请、采购、配送、验收、消耗、结算等全过程管理;HIS系统主要负责医用耗材的计费。目前,两套系统各自独立运行,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容易造成业务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1.大数据分析思路。(1)流程跟踪。手术类低值耗材是由麻醉科根据医院手术量在SPD系统申请提前储备的(二级耗材库),而高值耗材要根据HIS中的医生医嘱和手麻系统中的手术安排具体时间提前一天申领,在患者进行手术的当天在HIS系统中记录手术中所使用的耗材。(2)数据筛选。从手麻系统中抽取手术记录数据;从SPD系统中抽取手术医用耗材出入库数据;从HIS系统中抽取医用耗材计费数据关联,从医院收费项目明细表筛选“动脉瘤夹”收费项目相关信息。(3)数据汇总。将SPD系统和HIS系统医用耗材编码进行对照,将对照表导入分析平台,汇总计算住院和门诊“动脉瘤夹”收费数量。(4)对比分析。计算“动脉瘤夹”出库数量,对比其出入库数量和收费数量是否一致。

2.落实问题。可以发现:一是动脉瘤夹(钛夹)SPD系统的出库数为185个,HIS系统的实际收费181个,而动脉瘤夹(斑马)SPD系统的出库数为98个,HIS系统的实际收费112个,两种动脉瘤夹SPD系统的总出库数和HIS系统的总计费数相等;二是从收费标准上看,动脉瘤夹(钛夹)每个8000元,动脉瘤夹(斑马)每个10302元,一个差2302元,而且动脉瘤夹(钛夹)漏收费的个数和动脉瘤夹(斑马)多收费的个数相当,所以存在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的嫌疑。


(三)麻醉药品使用不合规

麻醉类药品的管理使用与其他口服类药品、静脉注射类药品有所不同,需要专人专库(柜)进行管理,对进出专库(柜)麻醉药品建立专用台账,逐笔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等,做到账、物、批号相符。
1.  大数据分析思路。(1)调查药库。麻醉药品采购进入药库后,全院的麻醉类药品都由手术室麻醉科统一调配和管理,麻醉科通过药品管理系统将麻醉药品调拨到二级麻醉科药品专柜(二级库)中。(2)分析流程。相关科室提交申请,由麻醉科安排专人配送麻醉药品并由麻醉师实施麻醉;而手术室内麻醉药品的使用,要根据HIS系统中医生的专用处方,并由当台手术的麻醉师从麻醉科专柜中签字领用,实施麻醉操作。(3)数据汇总。从HIS系统中抽取医嘱麻醉类处方和收费数据;从药品管理系统中抽取麻醉药品出入库数据,创建麻醉药品数据分析模型,用药流程。

2.落实问题。审查出部分麻醉类药品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比如,A类麻醉药品的出库数为538个,HIS系统的实际收费565个,A类麻醉药品的总出库数小于HIS系统的总计费个数,说明存在多收药品费用的情况。通过对相关人员面谈了解到,个别患者采用的局部麻醉却收取了全麻的费用,未使用完的麻醉药品给其他手术患者使用。


(四)未收取检查医技费

检验科、影像科、超声科、消化内镜室等医技科室由于业务流程不一样,各自配备了专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和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放射科信息系统)等,每套系统所连接的医学设备和工作方式都不相同。
1.大数据分析思路。(1)预约流程。以影像系统PACS处理门诊检查业务为例,由门诊医生在医嘱系统中提交影像检查申请,患者再到影像科分诊台登记预约检查,打印报告。(2)异常处理。经常会有急诊无名氏患者(车祸等群体恶性事故)需要抢救,医生临时填写纸质单据,影像科通过绿色通道完成检查,待联系上患者家属后,再补交相关费用,这样就造成了影像检查和HIS系统收费、医嘱信息不一致的情况。(3)差异数据。利用数据采集工具从HIS系统中抽取检查医嘱申请数据和检查收费数据;从影像PACS系统中检查报告数据,核实差异数据的真实性。(4)核实报告。根据影像检查报告数据表、检查医嘱申请表和检查费用表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判断影像检查是否存在浑水摸鱼、以公谋私等情况。

2.落实问题。审查发现,某年6月绿色通道登记的影像检查共58例,医嘱系统中有无名氏影像检查41例,只有收费信息而没有检查报告的有41例,多余的17例为无医嘱无收费信息的检查。





四、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是医用耗材采购流程未规定具体的鉴别条款和评判标准,是否满足条件完全靠参与人员的业务经验来甄别,很容易造成偏差;二是医用耗材和麻醉药品领用管理制度中缺少信息化系统的操作环节,造成实物的进出库存与信息系统中的出入库不一致。


(二)执行意识不强

医院领导、科室人员,遵守法规、执行内部规章制度意识有待提高,领导对医院质量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科室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搞特权,利用医用耗材等业务流程漏洞进行违规操作。


(三)医疗事故未结合绩效

追责问责力度相对不够。一方面,未对医疗事故发生的数量以及概率进行审查。另一方面,未及时对医疗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造成的损失进行审查,未结合相关科室进行绩效管理。





五、大数据环境下

医院内部审计的相关思考
















(一)提升大数据评价体系

由于HIS系统覆盖了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全过程,所以HIS系统中的数据对于内部审计就非常有价值。因此,需要处理HIS系统中的大数据,对医院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评价。


(二)加强队伍建设互联共享

在关键岗位、重点项目、重大任务中培养人才,学习如何在SPD系统实现医用耗材全程追溯管理,并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实现高值耗材“一物一码”管理,低值计费耗材定数打包条码管理,并与HIS计费联动,实现精准消耗和动向监控、动态管理,实现数据的共享整合和扩展。



文章摘自《中国内部审计》2023年第1

作者:隋海龙

单位: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编辑:孙哲



目前16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


“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